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归国华侨联合会:
社情民意与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的重要形式、民主监督的重要手段、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政协管城回族区委员会第十届四次会议即将召开,区政协号召升达侨联作为“社情民意信息联络点”关注当前热点难点,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为参政议政工作做出积极贡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提案工作方针,围绕我区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改善民生等问题建言献策,为推动管城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提案撰写要求
(一)科学选题,聚焦中心。要认真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区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聚焦我区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改善民生等目标任务,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心选题,立意要准、符合区情、顺乎民意。
(二)深入调研,注重质量。秉持“不调研不提案”的务实精神,突出自身和界别特点,注重调查研究,广泛收集提案资料信息,选好角度,找准切入点,认真撰写,做到有情况、有分析、有具体建议,形成既利于长远,又着眼当前,既有前瞻性,又有操作性的高质量提案。提案要一事一案,切忌一案多事,每件提案着重反映一个问题,核准事实情况和相关政策法律依据,既考虑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又考虑实施的条件和时机,做到案由明确、表述清楚、文字简洁,提案内容控制在 500—1300 字,意见建议部分 2-5 条为宜,切忌内容空泛。
(三)发挥优势,倡导集智。坚持“提案不在多而在精”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挥智力密集的优势,提出针对性强、参考价值高的集体提案。
根据提案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不予立案:一是与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相符的;二是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三是违反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四是与政协章程或者全国政协、省政协、市政协、区政协全体会议决议及常务委员会会议决议相违背的;五是中共党员对党内有关组织、人事安排等方面有意见的;六是民主党派成员反映本组织内部问题的;七是进入民事、刑事、行政诉讼或者行政复议仲裁程序的;八是涉及纪检监察机关正在审查和调查的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的;九是超出人民政协履职范围,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求进行质询或者追责的;十是超出本区管辖范围的;十一是指名举报的;十二是为本人或亲属解决个人问题的;十三是宣传、推介具体作品、产品的;十四是属于学术研讨的;十五是内容空泛、没有提出具体明确建议的。
通过升达侨联秘书处提交管城政协办公室,同一件提案不得重复提交。
收稿截止时间:2025年2月10日前。
社情民意与提案稿件参考题目
(仅做参考,请勿照搬选题,可自主选题)
一、经济建设类
1、在招商引资上实现突破
2、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3、重视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优惠政策
4、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5、抓实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
技术研究发展
6、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
7、发挥消费刺激作用,以新业态带动管城消费升级
8、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优惠政策
9、关于利用数字经济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10、加大对老字号企业的帮扶
11、促进消费、扩大内需
12、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13、让科技创新成为管城的最强音主旋律
14、关于推进我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5、加快建立低碳经济体系,推动管城高质量发展
16、数字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17、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举措
二、文化建设类
1、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
2、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3、重视文化人才队伍
4、加强中小学校园传统文化建设
5、推动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
6、加快构建文旅发展格局,提升管城文化软实力
7、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8、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9、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关心关注
10、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
11、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及爱国主义教育
12、加强名校引进,增强教育实力
13、加强中小学日常管理
14、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托幼服务,规范托育行业发展
15、多措并举,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16、加强对新媒体及网络信息监管
三、社会建设类
1、
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2、加强信息资源共享,探索互联网+,改进公共服务
3、推动部门之间信息共享,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4、破解“招工难、就业难”结构性矛盾
5、整合资源优化社区养老支撑政策体系
6、打造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设立老者食堂
7、持续挖掘管城老字号美食的建议
8、关于加强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建设的建议
9、建立健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长效机制的建议
10、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的建议
11、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产业发展方面的建议
12、增强区街全域治理集成指挥平台功能
13、抓好市容环卫、违建管控、背街小巷整治、交通治堵
14、打造区域紧密型医联体,补齐医疗卫生短板
15、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6、办好老年教育,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生态
17、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管理品质
四、生态文明建设类
1、持续开展工业污染、渣土清运、工地扬尘、餐饮油烟等专项
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强化生态红线和用地管控约束,提高群众绿色满意度
3、推进垃圾分类,居民实现定时定点分类投放
4、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5、淘汰低端低效产能项目,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6、持续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7、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能源资源浪费
8、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
9、坚持降碳、减污、扩绿、保护协同并举,推动绿色发展
10、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11、生态环境保护、廊道绿地建设